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文库 > 正文

县域物流行业发展报告(县域物流的发展)

2023-10-27 8322 0 评论 运营文库


  

本文目录

  

  1. 如何看待农产品物流流通这个行业
  2. 商贸活县基本状况调研报告
  3. 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个体消费者对于食物尤其是生鲜食物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改变,生鲜从最早只属于少数人群的奢侈品逐渐成为今天茶前饭后的消费必需品,生鲜农产品生产上的地域不均以及大量进口农产品均刺激农产品冷链行业发展,2021年3月国家首次发布行业强制标准,规范行业发展,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逐年加码,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进入快速阶段。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上市公司顺丰控股(002352.SZ),京东物流(HK:02618),中国外运(601598),苏宁易购(002024.SZ),海航冷链(831900),海容冷链(603187),澳柯玛(600336),冰山冷热(000530.SZ)等。

  

本文核心数据:生鲜农产品产量地域分布,农产品进出口情况,农产品冷链物流强制标准规范,农产品冷链物流政策

  

人口消费结构转型,刺激生鲜需求

  

受益于人口消费的结构化转型,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个体消费者对于食物尤其是生鲜食物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改变,生鲜从最早只属于少数人群的奢侈品逐渐成为今天茶前饭后的消费必需品。根据国务院发布要求,2020年全民人均生鲜消费量要达到299公斤,这个标准较2010年提升了34%,给生鲜市场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

  

农产品供给的不均衡,提高冷链价值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复杂多样,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多种地理形态造成了我国农产品生产环境的差异性,加之各地管理差异,最终呈现出生鲜农产品生产上的地域不均,山东与河南是我国最大的生鲜产区,全国则呈现出“东密西疏”的供给趋势。

  

我国生鲜产量与供给能力整体呈现出东密西疏的格局,同时大中型城市群生产能力不足。西部地域由于耕地条件不足、地域辽阔物流设施不足等特点,生鲜生产能力较弱。供给的不均衡就使得农产品冷链价值大大提高。

  

大量进口农产品,需要完善的冷链系统

  

从对外贸易看,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果蔬、水产品和肉类生产国,但我国同时也是进口大国。根据海关数据,2020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2468亿美元。其中进口金额为1708亿美元;出口金额为760亿美元;贸易逆差为948亿美元。2020年,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冷藏食品进口国。大量的进口农产品刺激农产品冷链行业需求增长。

  

GB 31605-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是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物联冷链委等共同起草,历时3年编制完成的首个食品冷链物流强制性标准。

  

该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20年9月11日联合发布并将于2021年3月11日正式实施,其中对食品冷链物流的范围、基本要求、运输工具、运输、交接过程、配送温度、储存条件、追溯及召回等各方面进行了严格且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另外,还明确了该标准的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各类食品出厂后到销售前需要温度控制的物流过程。规范的发布有利于促进整体行业良性竞争,推动行业内企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政策持续加码,行业迎来风口

  

冷链物流是保障流通过程中食品安全的有效方式。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进入快速阶段。在2020年1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517号建议的答复,将组织编制《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规划(2021—2025)》,继续推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及水平提升。

  

近年来冷链政策发布频率越来越密集,意味着冷链物流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随着各种利好政策的发布,冷链运输或将迎来新的机遇。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商贸工作是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保障了社会供给,促进了农业生产,方便了人民群众生活,拉动了经济增长,在连接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和消费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本人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如何科学发展我县商贸工作进行调研,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深入店铺、实地察看、分析数据等形式,收集到了商贸流通的基础资料,掌握了商贸工作的基本现状,通过分析整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我县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到今天已拥有(包括各类门店在内)各种商业网点1962个,综合集贸市场22个,营业面积约48760平方米,商贸流通从业人员约4000人,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32020万元,随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不但为人民群众购物消费提供了好的环境,而且也成为我县税收的重要来源和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最近几年,县中心城区商贸流通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中心城区现有商业网点1013个,营业面积约24897.6平方米、从业人员1500多人,现有综合大型超市3家,连锁经营店160多个,共有酒店宾馆25家,建设并投入运营的综合商业街3条、综合批发市场1家、集贸市场2个,生猪定点屠宰场1个。这些消费购物场所的建成进一步改善了广大群众的消费条件,提高了消费水平。

  

近年来,我县流通业的建设规模、发展速度、流通主体、流通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扩大内需方针的指导下,规范和发展并重,使全县商品流通市场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流通领域结构明显优化,商贸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商贸流通业的地位日益增强。近年来,我县的流通业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1年的15037万元增加到20xx年32020万元,增加了16983万元,增长11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18540万元,同比增长32.5%;住宿、餐饮业完成3450万元,同比增长41.2%;其他行业完成10030万元,同比增加26.3%。从消费地域构成看,县以上占49%,县以下占51%。同样,2001年全县从事商业的就业人员约2457人,到20xx年末从事商业的就业人员增加到4000人,比2001净增1543人。商贸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保证了人们的购买需求,扩大了就业,拉动了生产、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

  

2、商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明显加快。随着商品流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县商品流通领域的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目前,xx县商贸流通在工商登记注册的企业1910户,其中私营企业33户、个体经营企业1877户,全县绝大部分消费品、农副产品、生产资料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主导、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类别的商品市场体系;形成了遍布城镇、辐射农村的流通网络和商业网点,为商品流通提供了重要载体和流通渠道;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3、商品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县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促进流通领域引入先进的竞争机制,带来先进的销售理念和管理技能,有效推动了我县流通现代化建设。我县连锁经营开始起步并有所发展,百货、副食品、农资、家电、餐饮、药品、通讯等行业都有了连锁经营,使中小型综合超市、专卖店等进入xx,转变了人们的消费观,提高了群众的消费水平。

  

4、流通市场管理日趋规范。一是加强市场运行监控。目前,我县进一步加强了重要商品供求和节日市场供求管理,重视疫情发生期间和节日期间的市场调节;对重要商品进行重点监测,积极宣传贯彻修订后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根据我县实际,制定了《xx县贯彻〈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加强生猪屠宰管理的实施方案》,加大了对各屠宰场的监控和生猪产品的检验检疫,严防有问题生猪产品上市。二是规范乡村两级经营模式,积极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xx年我县被选作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试点县,当年建设110个农家店,得到省州顺利验收,并在我县召开全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表彰大会,对我县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起到了较好的推进作用,目前全县建设农家店174个,配送中心1个,共兑补资金166.265万元。农家店的建设,给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5、市场建设有较大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市场基础建设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县建有综合集贸市场22个,其中:县级1个,乡级6个,村级15个,年交易额达36400多万元,为全县18万多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对内外贸易、经济的发展起着任何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6、执法工作不断推进。近年来,商务局重视执法人员培训,有效提高了执法人员素质。执法人员做到持证上岗,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的经营行为。

  

7、流通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20xx年,我县通过合并成立了内外贸一体化的管理机构——商务局,从组织机构、职能配置、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整合进程,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工作中心,不断完善和加强对市场的宏观指导,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推进市场建设和流通现代化建设,加强对重要商品和特殊行业的监督管理,保证市场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各项工作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我县商贸业在实现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商贸流通水平层次较低。商贸经营点弱、小、散,大部分市场还处在摊位经营的初级流通形态,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高,限制了我们与外界的接洽及xx走入世界大市场。

  

(二)市场建设投入不足,交易载体缺乏,流通网络不畅。无论是辐射四方的综合交易市场还是分散各地的集中交易场所和专业市场都较为缺乏,尤其乡村一级,没有规格的市场,存在布局盲目性,建设资金短缺,大部分市场形成有市无场。有的市场在建设中贪大求洋、求新,重复建设,结果有场无市,效益低下,导致国家资源财产的严重浪费。我县普遍存在经营点少、建设简陋、容量不足、档次偏低、服务功能差等问题,导致商品双向流通渠道不畅,百姓多处在一方有货无处销售,另一方有钱无处买货的尴尬局面。随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虽然为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目前覆盖面狭窄,不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消费需求。

  

(三)缺乏品牌意识,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当前我县的农副产品属粗放型经营,基本处于原材料加工的初级阶段,缺乏精深加工和规模化生产,由于品牌意识的缺乏及没有龙头企业带动扶持发展,虽然泡核桃、泡大蒜、黄焖鸡、腊鹅等农副产品都独具特色、风格,倍受外界欢迎,但仅发展了一些作坊式生产,未能形成自己的品牌、规模,至今还是无法走活,无力与开放条件下的现代商贸企业抗争。

  

(四)资源整合率低。由于生产经营销售方式单一,旅游业带动发展效果不明显,区位资源优势发挥不够等原因,不能很好将现有的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进行整合,没有实现资源整合效益最大化。

  

(五)缺乏信息平台。网络、媒体等交流平台的缺乏,使我们既不能充分了解外界的需求,也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一定程度上造成xx与外界的隔离,限制了商贸业因时因势发展。

  

(六)资金流失,商贸流转困难。近年来,金融部门对商贸流通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小,并且出现贷款周转资金流失,形成了需支援的欠发达地区资金流向发达地区的金融现象,xx流通业的资本投入多为自发、自然投入的社会零散资本,造成xx商贸流动资金短缺,经营困难。

  

为加快我县流通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引导和带动作用,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对策和措施:

  

(一)政府要加强对商贸流通工作的领导。市场经济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后,流通产业在引导消费、促进生产、引导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政府要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要确定项目,制定目标措施,确定专人抓落实,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县乡两级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

  

(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市场建设。市场是商贸流通的重要载体,是商品经济活动的中心和推动器,是经济文化科技信息的集散地和现代文明从城市向农村传播的中转站,是党和政府政策、路线、法规的宣传阵地,各类市场的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带动和引导作用。只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好了,流通渠道通畅了,商贸才能繁盛,经济社会才能发展。一方面,政府应从政策和资金两个方面予以必要投入,结合小城镇化建设,将商贸流通交易区建设列入预算,通过公共投入等方式给予扶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我县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策划、包装一批高质量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外招商,引入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具体做好9项工作:

  

1、加强县城综合集贸市场扩建、钢材市场、建材市场、停车场四场建设。要按县委政府的.安排加大力度抓好落实,综合集贸市场在改扩建中要紧密结合实际,分区块建设。市场服务中心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发挥市场的多功能作用。建材市场和停车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功能区,根据发展需要,县委政府将建材分为钢材和普通建材两类,钢材市场建设规模用地15亩,建材市场建设用地41亩。三场建设要加快步伐,结合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实力较强,对市场建设经营有经验、信誉较好的商家来开发,切实把三场建设成为服务、环境、效益一流的市场,做到政府、商家双赢,群众得实惠,切实推进xx经济的发展。

  

2、切实加强成品油市场的协调工作。成品油供应是流通工作的重点,是确保工业正常运营的核心元素,全县成品油供应工作经多年的努力,已有较好的市场基础,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进一步完善。一是加大多渠道进油力度,加大进油量搞活流通;二是随着城市建设和市场发展的需要调整布局不合理的油站;三是强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四是加快对旧站新建改造,力争按国际标准建设成综合服务型站点。

  

3、加强屠宰市场的建设。生猪屠宰是事关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民心工程,要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对《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实施生猪屠宰工作的目的意义。要加强对乡、村两级屠宰场的建设,按各级要求尽快在乡级启动生猪定点屠宰工作,要加大力度对各种人才的培训。严格把好每个关卡,确保上市肉品合格,保障群众吃上放心肉。

  

4、云南曲硐泡核桃交易市场建设。随着把xx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特色林产业发展基地县目标的确立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我县泡核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泡核桃加工交易量不断增加,从事泡核桃交易的人也在不断增多,进一步显现了泡核桃产业在我县的支撑带动作用。目前,曲硐已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泡核桃交易集散地,与上海、福建、广州等地有稳固的购销网络,但现在基本以露天交易和农户家中交易为主,鉴于此,为满足需要,适应发展,我县要充分利用好曲硐集散地的原有知名度和建构的关系网,在曲硐建设一个集泡核桃加工、交易、仓储、信息网络为一体的综合交易市场,进一步将大理、保山、怒江、临沧的核桃聚集于我县,提升加工、营销的规模化、现代化。

  

5、加紧xx物流园区建设。利用xx较好的交通运输优势、产品优势和多年来丰富的贸易经验,培育一个以xx为中心,辐射四方的贸易集散中心,形成贸易主导力量,为xx利用外界的资源提供条件,推动xx商贸发展。

  

6、加快再生资源市场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建设是整个市场网络体系建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解决脏、乱、差,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堵塞税收流失漏洞,消除目前再生资源行业中存在的无序竞争状态,实现政府对资源和市场的真正有效管理,发展循环经济,提倡环保节能。我县拟在工业园区建设一个县再生资源专业市场,建设规模50亩以上,总投资5000万元,功能布局为回收、中转、集散、加工等回收过程中再生资源停留的各类场所。再生资源专业市场建设后,能有效的推动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7、加快木材交易市场的建设。我县山宽地广、人户稀少,有着较大的林地面积和林木蓄积量,一方面可利用广阔的低价林地种植珍贵树种进行交易,一方面在现有林木的更新改造中进行交易。我县接壤的云龙、漾濞、保山都有着较丰富的林木资源,加之我县有较强的交通运输区位优势,对周边的林木进行集散有较好的条件。木材交易市场的建成,能有效的拉动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为林浆纸一体化建设打基础。

  

8、加快各乡镇集贸市场建设。尤其要加大对山区的投入,解决当前农村商品双向流通渠道不畅的问题。

  

9、结合乡镇区位优势,以博南为中心,杉阳、水泄、龙街三个乡镇为次中心建设四个辐射周边区域的物流交易区,逐步形成商业布局较合理、服务功能较齐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市场体系。

  

(三)抢抓机遇,围绕目标,为商贸流通搭建良好平台。围绕把xx建设成为云南通往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上的特色农林产品集散地的战略目标,抢抓大瑞铁路过境、客货运输场站布点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机遇,利用好我县矿产、农、林、牧、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以及物流配送的优势,积极发展壮大农林业,并通过大理州物流业发展规划及建设,将xx作为大理州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结点,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泡核桃基地县,连接大理、保山、怒江三州市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提高xx县商贸流通业的水平、规模和层次,加快xx商贸活县的步伐,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也将极大地促进以xx为中心的大理州西部地区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效利用商务部创办的《新农村商报》和新农村商网,推动商务信息下乡,引导、培育农村消费和商品流通,及时为各民间协会(蔬菜协会、水果协会)、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在网站发布购销供求信息。

  

(四)理顺和强化流通管理职能。从调整流通结构、规范市场竞争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对县内市场尤其规模大的经营点进行进一步规范,加快流通行业建设。改善相关部门的管理体制,严格执行好职责的同时,要灵活合理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构建新型流通管理体制。

  

(五)树立品牌意识,争取企业带动,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立足xx区位资源优势,将工业富县与商贸活县有机结合,以烤烟、核桃、矿冶、畜牧四大支柱产业为主导,加大优势农产品深加工这一经济增长点培植力度,抓好农林产品精深加工。具体要走好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对外接洽的路子,努力构建以林浆纸、红豆杉、核桃、蚕桑、亚麻、肉产品加工为重点的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体系,积极争取龙头企业的带动,树立品牌,实现我县各种农副产品生产经营层次的提升,加快商贸活县的步伐。

  

(六)创新方式,走活流通。就目前我县的流通方式而言,基本处于就地取材,小范围流通,但立足长远,我们必须探索经营、销售的新路子、新方法,使生产经营流通在质和量两方面寻找新的突破口。不能仅将眼光局限在泡核桃等看得到的本地产品上,也不能将贸易区域局限在漾濞等附近县,要放远眼光,壮大胆识,加快各种物流区建设,利用区位优势做好商品集散,一方面积极做好本地与外界的商品流通,另一方面要学会无中生有,创造条件,创新方式,积极发展两头在外的经营流通,借别人的资源谋自己的发展。

  

(七)要积极开拓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标准农家店建设步伐,在农村逐步推行连锁经营,用现代物流方式改造农村商业网点,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流通网络,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方面,在城乡之间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通过农村流通体系的改革、重组,促进农民增收和市场繁荣;另一方面,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统筹城乡市场体系建设,通过农村市场建设和流通来拉动生产,引导消费。

  

(八)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招商和内贸互动并进。通过招商引资工作,引进资金和各类先进技术人才,加大人流、物流,促成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的高度整合,提高整合资源的利用率。另外,通过积极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各种文化、经济发展,形成统一系统,形成招商与内贸相互推动相互发展的局面。

  

(九)发展外贸业。外贸业发展的程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标志,一个地区没有出口产品,说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层次低。发展外贸业是为了引进经济建设需要的资金、技术、原材料和管理经验,来发展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税收和外汇收入,带动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结构。我县要将泡核桃、松茸、黄焖鸡、腊鹅、泡大蒜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独具特色的农副产品进行包装打造,出口,通过商品、技术、服务及其他资源的国际间流动和交换,使我县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联系起来,拉动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力争尽快实现外汇零的突破。发展外贸不是调剂余缺,主要是为了出口创汇,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从长远意义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了深入调查了解我市城市乡镇发展的差异好主要问题,20xx年xx月我们发展了调研小组,到城以及乡镇经济区开展调研活动。现在作如下汇报: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别是我市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XX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市财政还每年安排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8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支农投入逐年增大,财政增收机制灵活。近年来,国家扩大了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年,上级财政共安排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专项资金2个多亿,安排乡村两级转移支付4575万元。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体制逐步得到规范,体制外收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一些县开始积极探索组织征收新机制,引导乡镇干部从原来的抓税源转变为抓财源工作上来,既缓解了乡镇财政增收压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乡镇干部一年到头忙于“找”税的负担。修水县自XX年起未对乡镇下达财税任务,而是由税务机关依法据实征收,县财政对乡镇支出实行“六个确保”。

  

5、打工经济渐成规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学习浙江创业经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外出打工、就地从业、回乡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XX年,全市乡镇外出务工人员约70万人,劳动者报酬40多亿元,也就是说,70万务工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创造出了一个与当年全市财政收入大致相当的业绩。农民务工收入约占家庭纯收入的52%,成为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谋生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庐山区XX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29元,务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3.4%。

  

二、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乡镇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市乡镇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高,加之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长期受思想观念、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乡镇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是:发展思路还不够宽。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文化背景、产业基础、领导观念、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全市乡镇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方县乡两级没有很好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盘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还存在“一个锅争食”、“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有的部门不顾乡镇客观条件和客观经济规律,硬性规定增长项目、指标、比例,不仅影响了乡镇因地制宜、扬优成势,而且因片面追求产值、项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举债建设、重复建设;有的乡镇没有着眼宏观谋划,制定适合本乡镇的发展总体规划,而是急于求成、饥不择食,盲目跟风、朝令夕改;还有的乡镇领导作风不实、玩风较盛,有的不能很快适应经济转轨、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不仅工作找不到着力点,而且主动性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缺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然后是:发展实力还不够强。据了解,萍乡市5年来坚持采取“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乡镇经济,全市财政总收入由5年前7.32亿增至XX年的27.09亿元,年均递增26.6%;XX年乡镇财政收入平均达到1957.7万元,较上年增长24.1%;其中,安源区11个镇(街道)财政收入平均达到4059万元。新余市仅26个乡镇,XX年财政过千万元的就有23个,其中超3千万的5个,预计XX年超亿元的乡镇3个。而我市XX年乡镇财政收入仅3.2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6.98%;过500万元的乡镇仅16个、过千万元的4个,过5千万元的没有。XX年,全市仅4个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乡镇经济总收入与全市gdp总量比较,规模极小,对提升全市经济总量根本产生不了决定性或重大的影响。在不多的财政收入大户乡镇,有的还是依靠临城镇周边的土地出让收入充实财政,有的是依靠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等拉动税收,这样的收入结构很难保证持续增长势头。在不同地区的乡镇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

  

接着是:财源增收后劲堪忧。近年落户我市乡镇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在乡镇没有一家。免征农业税后,大多数依赖农业、收入结构单一、工商业基础薄弱的乡镇,开始陷入增长乏力、财源不足、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的窘境。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低税率从外地“引税”,有的用财政资金甚至干部工资垫交税款。许多乡镇迫于财税任务的压力,把大部分人员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协”税(买税)上,根本无暇服务“三农”、发展经济。同时,普遍存在的乡镇债务负担问题不容忽视。绝大多数乡镇负债运行,多的负债达上千万乃至几千万元,少则几百万元,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发展公共事业的能力,甚至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而后是:支农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基层科技等涉农服务体系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现有科技人员老化,支农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制约着乡镇“七站八所”在服务农业、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产业化经营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组织,即专业的流通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制约了农产品闯市场的“三级跳”。此外,融资难问题不仅困扰着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也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和专业户,无论产品市场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担保或抵押,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

  

最后是: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环境有待优化。表现为对业文化培植不够,对创业成功典型宣传不够,对本小利薄的创业者尊重不够,致使创业成功人士没有社会影响,剩余劳动力没有创业冲动,不愿就业甚至打牌为“业”的现象没有舆论批评。有的职能部门对各类创业主体缺乏政策支持,满足于照抄照转上级有关红头文件,而没有把着力点放在细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没有形成聚集效应,不能满足全民创业的需求。这些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都比较狭窄,对周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低,加之小城镇缺乏非农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又不完善,因而对农村劳动力和社会资金的吸纳能力都比较弱,影响了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事关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们建议:

  

1、从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全民创业上打开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小城镇应成为我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一个最佳切入点。建议将全市乡镇大致分为城区乡镇、卫星乡镇、区域中心镇、特色乡镇、其它乡镇五类,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全力支持做大做强,以此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对没有工业发展基础的乡镇,要借鉴萍乡市和庐山区的做法,积极打造园区经济和“飞地经济”,培育项目孵化园,与项目落地地区共同搞好扶持、服务,争取“双赢”。

  

推动全民创业应成为乡镇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和长远之策。要在全市积极培育创业文化,加大各类创业人才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业的的社会氛围。要制订“引凤返巢”政策,积极鼓励在外人士回乡创业,促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要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家、工商业主、专业大户二次创业,通过延伸产业链、项目带动战略,发展特色经济;要充分释放科技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创业潜能,借鉴萍乡市的有效做法,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或兼职参与创业;要努力推动村组干部和农民经纪人围绕“农字号”创业,支持各地成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协会和行业商会。

  

2、从改进现行财政运作模式上增添乡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针对一些乡镇为完成财税任务采取的“买税”行为,要抓紧建立一套合理的财政增长机制。可推广庐山区“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经验,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县级财政要妥善核定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总额,确保刚性支出,免除乡镇为财政正常运转而产生的后顾之忧。要科学确定乡镇实际财税收入基数,对完成预算目标的超收部分,绝大多数返还乡镇。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向乡镇政府提供行使职权必需的资金保证。针对乡村普遍存在的债务问题,一方面要防止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禁止乡镇财政为非生产性支出、基建性项目贷款和任何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举债规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债务负担。建议市财政部门对全市乡村两级债务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底数,核实情况,健全账目。

  

3、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上谋划乡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市、县两级都应制订乡镇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目标,下大力气支持和帮助乡镇把经济搞上去。各县(市、区)要注意充分发挥乡镇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努力走出一条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各乡镇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力戒重复建设,盲目跟风,一哄而起,更不能无序发展,搞低档次开发,低水平运作,而要立足本地实际,选择具有较好的区位资源优势、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要从打造一批专业乡镇、特色乡镇抓起,不断做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并在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培植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农村经济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4、从建立激励机制上提供乡镇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建议市委、市政府适时出台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制订乡镇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总体要求,加大对乡镇发展的协调调度。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建立一套科学完备、便于操作的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乡镇干部激励奖惩机制。把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政绩考核、工作考察、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推动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领着一级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议对全市乡镇经济年度财政收入达到5千万元,或在此基础上连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标荣获红旗(先进)单位的乡镇(街道),其党政主要领导在职级上实行高配、经济上给予重奖;对在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干部,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干部调整中优先提拔使用;对那些为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进、携手共创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5、从加快支农服务体系的构建上形成全社会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合力。要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全面发展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各种民间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增强农民自我保护和农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市、县两级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特色农业和大宗农产品建基地、强龙头、育市场、创名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乡镇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要大力推广都昌县周溪镇围绕珍珠产业组建经济共同体的好做法,加强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合理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开放小额贷款,通过贴息、融资、财政垫付等形式,增加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要恢复、健全全市统一的农技服务机构,组建、充实农技队伍,建议借鉴湖南省的做法,对县、乡从事农技推广等公益事业的服务机构实行地方财政全额拨款扶持,同时引导、规范一批面向市场的农技服务性实体和经营性中介机构组织。

  

土们岭镇位于九台市东南25公里,长、吉经济带中段,长吉公路、铁路横贯全镇。幅员面积214.36平方公里,镇辖16个行政村,114个生产小组,总人口2.85万人,有耕地5976公顷,林地989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其中镇区为88.5%),是一个交通便利,风景奇秀的山区乡镇。镇、村、社三级干部220人,有致富项目的占20%,项目类别主要是养殖业(猪、牛、兔)、种植业(粘玉米、中草药)、运输业。

  

1、公路、铁路:长春至图们的铁关于路,长春至吉林公路(北线)横贯全镇(45—62公里之间),本镇距长春市45公里,距吉林市55公里,距九台市25公里。

  

2、客运情况:九台至土们岭客班车每日28次(单程),日均客流量450人左右,长春至吉林、九台至吉林及其它经过客班车日均60班次,承载客流量约为70人次,每月逢五逢十为土们岭商贸大集,逢集市时客流量较平日稍有增加。

  

3、物流情况:由于本镇地处长、吉两市中间,逢集时,很少有长吉两市人员、车辆来赶集。

  

1、粮食产量:全镇在册耕地5976公顷,全部是旱田,年均粮食产量57,700吨。

  

2、绿色产品:土们岭地区山脉连绵,属于长白山余脉,因此,特色山珍丰富,如:山野菜系列、松仁、榛子、核桃、蘑菇等,分布春、夏、秋三个盛季。当地经营山珍加工、销售的业户百余户,规模较大的有利达食品加工厂,恒利农产品加工厂、金穗山庄山珍加工厂等,年生产销售200吨以上。

  

1、禽类存栏:全镇禽类存栏总数达17万只,年销售禽类45万只,主要销往德大、金锣集团和吉林市。

  

2、生猪存栏:全镇禽类存栏8600头,其中规模饲养户2800头,产品主要销往金锣集团、德大集团、天景集团。

  

1、本地人数:35人,外地人数8人,其中吉林市2人。

  

2、从事项目:粘玉米、山野菜。

  

年均输出780人,XX年底,输出总量达3768人。XX年1—6月中旬,新输出124人。

  

(1)建筑工人:40人;(2)家政7人;(3)服务业14人;(4)工商业3人。计64人。

  

1、本级财政收入(年内)670万元。

  

2、人均收入4160元(因电厂征地,收入增加幅度大)XX年3350元。

  

3、来自吉林市的收入约为9.2万元。

  

1、产业园区情况:畜禽养殖小区6个,专业屯20个。

  

2、品牌情况:利达产品加工厂注册“碧子兰”牌山野菜系列产品,恒利农产品加工厂注册“土们岭”牌农村产品。

  

九、民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发展思路:

  

1、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在全镇范围内建设粘玉米特色种植、中草药种植、猪、牛、兔养殖园区20个,完善专业村6个,专业屯20个,结构调整比例达到55%,社会总产值达到12亿元,财政全口径收入达到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XX万元,劳务输出总量达7000元。

  

2、发展思路:依托天景基地、金锣集团、华能九台电厂,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促进劳动力输出总量,促进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物质基础。

  

十、依托吉林,发展区位优势的战略思考

  

(一)更多地建立劳务输出联系站,促进本区位劳动力输出。

  

(二)九台市各乡镇及各村领导干部,仍然存在本位主义思想,一贯把目光瞄向长春市,而忽视吉林市场,因此,产品销售受到局限。


复制成功